成都传媒集团 >新闻动态

他山之石 | 人民网总编辑罗华:守正创新 融合传播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发布时间:2020-08-20

今年是人民网创办23周年,从1997年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到后来改称人民网,再到成为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开启了党报媒体进军互联网的征程。23年来,人民网始终坚守“网上的人民日报”定位,在网络宣传、对外传播、媒体融合、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如今媒体融合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以人民网为代表的主流新闻网站积极投入其中,站在时代变革的潮头,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占领网络舆论传播的制高点。本刊记者专访了人民网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编辑、副总裁罗华,向读者解读人民网的发展实践与探索。


构建全媒体矩阵

占领传播主阵地


《传媒》: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网上的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的“旗舰”,人民网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在经营方面的成果如何?


罗华:1997年1月1日,人民网正式上线。2006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人民网承办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线,成为宣传和介绍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政策、信息的权威网站。人民网除中文版本外,还拥有7种少数民族语言及9种外文版本。目前在国内建立了33个分公司,在日本东京、美国纽约及旧金山、韩国首尔、英国伦敦、俄罗斯莫斯科、南非约翰内斯堡、澳大利亚悉尼、法国巴黎、瑞典斯德哥尔摩、泰国曼谷以及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5个公司或办事处。


人民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1·25”重要讲话精神,铭记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信息,做“中国声音最专业的传播者,人民利益最坚强的捍卫者”。


多年来,人民网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围绕党的思想理论、重大改革进程、重要政治生活、社会热点现象等重大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鲜活、亮点纷呈的报道,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公信力不断提高。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民网围绕“四全媒体”的要求,不断打造体现主流价值的产品形态和内容生态,积极壮大主流宣传阵地,已形成覆盖互联网内容传播领域主流渠道的全媒体矩阵。


在聚焦新闻主业,打造观点评论、深度调查、权威解读、政策建议等内容原创精品,不断巩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龙头”地位的基础上,人民网着力建设“人民视频”“人民党建云”“领导留言板”三大移动客户端,积极拓展内容运营、内容风控、内容聚合分发三大内容创新业务。2019年,人民网正式提出了内容科技(Con Tech)发展思路,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场景应用三个层次建立立体化的内容科技战略布局。2019年11月,经科技部批准,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依托人民网建设的“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打造的“人工智能技术引擎”稳步推进,聚合分发平台、人民智作平台正式上线,为各类内容科技应用场景赋能。


2019年,人民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50亿元,同比增长26.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57.48%,均创下人民网上市以来的新高。2020年第一季度,在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2.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传媒》: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民网创办了哪些新媒体平台?在创办过程中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罗华:近年来,人民网深耕内容主业,打造优质栏目,强化融媒体采编能力,确保人民网移动端传播力和影响力始终处于网络媒体领先地位。


人民网积极进驻新媒体平台,以正能量内容引领舆论方向。其中有人民网的微博账号(2011年开通)、人民网的微信公众号(2013年开通)这样的“老战士”,也有像人民网的抖音账号、快手账号(2018年开通)、知乎账号、B站账号(2019年开通)这样的“新选手”。各新媒体账号整体筹划,统一运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人民网的微博、抖音、快手账号粉丝数均位居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第一,成为活跃在新媒体阵营里一支重要的头部媒体力量。截至2020年5月,人民网各新媒体平台账号粉丝总数超1.57亿。


人民网着力打造三大移动端产品。创办于2006年的“地方领导留言板”于2019 年9月,升级更名为“领导留言板”,开放部委领导留言板功能,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多项数据再创新高。2019年,网民留言总量近50万件,各级领导干部回应落实近40万件。截至2020年5月,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开展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其中有28个省份就留言办理工作的“时度效”作出硬性规定。“领导留言板”正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广泛、真实、有效的生动样本。


“人民党建云”是服务全国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党建宣传、学习教育、党务管理、交流互动的功能型平台,着力做强专业党建领域的内容产品建设,致力于成为优质党建产品设计、党建内容输出以及提供各行业、各领域智慧党建综合解决服务方案的国内领军者。目前,“人民党建云”已正式服务全国31个省区市的各领域党组织11210家,上线3000多门党课,日发布党建信息100多条,日收录党建分析数据过万条。


5G时代,短视频成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之一。“人民视频”融合人民网内容聚合和品牌优势、腾讯技术平台和流量优势、歌华有线终端优势,打造中央级视听内容制作、聚合和发布平台,是面向5G时代的智能化视频社区。2020年,人民视频客户端改版,优化首页内容展示逻辑,优化视频拍摄、发布的功能和流程,让用户能更便捷地在手机端快速生产内容。人民拍客的足迹已遍布全国,累计发展注册拍客超37万人,成长为“短视频+直播”的中央级新平台。


此外,人民网也在持续深耕垂直类业务。人民健康加强人民优选平台、人民好医生APP、人民好保险等平台建设,聚合特定人群,打造人民健康产业基地。人民体育搭建路跑+、电竞、冰雪、围棋等垂直运动领域平台,赋能体育健康产业,创新供给,促进消费升级。人民视讯的“人民教育”项目,聚焦K12教育,打造知识付费模式产品,构筑产业互通共享的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全国共享互通。


把握媒体融合发展态势

构建融合传播指数体系


《传媒》: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需要全面客观地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态势。人民网研究院从2016年起,研究设计了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指标体系,考察我国主流媒体在母媒、PC端、移动端的综合传播力。请问《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是基于什么背景发起的?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指标体系又是如何设计的?


罗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在互联网条件下,传播力作为媒体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基础,更易于通过客观量化数据进行评估分析,促使我们更好地提升媒体传播力,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从2013年起,人民网研究院即着手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估我国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传播能力,作为考察媒体新媒体传播力的重要依据。2016年,在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人民网研究院在自身关于媒体融合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其他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设计了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指标体系。2017年,我们进一步厘清了“传播力”的内涵,着重从内容生产和渠道建设两个维度,对指标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兼顾可操作性,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融合传播指数指标体系,考察我国主流媒体在传统终端、PC端、移动端的综合传播力,同时反映我国媒体融合传播的总体水平和特征。2018年、2019年,根据媒体传播渠道的最新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指标体系,目前包含媒体传统终端、网站、微博、微信、入驻聚合新闻客户端、入驻音/视频聚合客户端、入驻抖音平台、自建客户端传播力等7-8个一级指标,30多个二级指标(报纸、广播、电视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略有不同)。


2019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研究,选取了我国中央级、省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295家报纸,中央级、省级广播电台的300个广播频率和34家电视台作为评估对象,在采集报纸发行量、广播频率收听率、电视台收视率等数据基础上,分别考察这些媒体官方网站的传播情况,抓取上述媒体主办的966个微博账号、903个微信公众号、484个抖音账号,与之相关联的五家聚合新闻客户端、四家视频客户端、四家音频客户端以及各媒体自有客户端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媒体2019年融合传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指标体系测算出2019年报纸、广播频率、电视台的融合传播指数,得出报纸融合传播百强榜、广播频率融合传播百强榜和电视台融合传播三十强三份榜单,深入分析不同类别媒体融合传播的特点,形成2019年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总报告及报纸、广播、电视融合传播指数三个分报告。


《传媒》:今年已是连续4年发布《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对媒体融合发展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与前三次有哪些不同?具体有哪些创新与亮点?


罗华:人民网研究院自2016年起,连续4年发布《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省市宣传部门、网信部门及媒体的高度关注,为考察媒体融合传播力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融合传播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指数报告对于媒体融合传播特点、亮点的分析和趋势研判,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导向作用。


除了不断加强对指标体系建构的研究,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建设技术支撑平台,以使得评估更加全面、客观。在对2019年媒体融合传播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时,人民网研究院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开发建设了“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平台”。我们这个平台具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数据更全面精准,评估更客观公正。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平台运用分布式爬虫技术,大幅度提升全网海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入库工作的效率,确保各家媒体的数据得到实时的更新;平台可以实现媒体单位对自身基础信息的上传汇总,从而全方位、广维度、高精准地抓取全网相关数据,保证媒体各项数据全面、准确、客观公正,为科学评估媒体融合传播力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评估时效性更强,指导更有针对性。指数平台使用流式处理技术,保障数据落地的时效性和可信度,并以此为基础,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媒体单位的传播分析数据,第一时间生成媒体融合传播力的各项榜单。该平台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展示了报纸、广播频率、电视台三项总榜单,以及包含其传统媒体、网站、微博、微信等在内的23个分榜单。不仅可以进行年度传播力评估,还可以通过数据实时分析,为媒体机构调整自身策略、优化融合传播路径及手段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


三是实现了指数评估与版权保护的打通。人民在线研发的“人民版权”平台为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平台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持。“人民版权”平台应用区块链等技术,一方面通过对媒体传播数据实时抓取、计算分析,客观呈现各媒体融合传播状况;另一方面,借助对全网数据信息追溯和智能化分析,整合多维度数据,可以更好助力媒体实现版权保护,凸显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价值。


四是平台可以即时反馈交互、不断优化体验。为了更好地保证平台的数据质量,提高平台数据的精准度,平台将面向媒体机构提供相关的原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沟通反馈功能,媒体单位可结合自身使用情况对指数平台的指标体系、榜单数据、操作体验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在对建议进行评估后,将第一时间对平台进行合理优化,不断提升平台使用体验。


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平台的正式上线是响应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号召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向各级媒体广泛征集基础信息、征求意见。衷心希望各方能够紧密合作,将平台打造成为社会共建、社会共享,兼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媒体融合传播研究平台、咨询平台,服务于各级宣传主管部门、网信部门及各级各类媒体机构、研究机构,更好地推动我国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启动应急报道机制

勇做战“疫”新闻宣传排头兵


《传媒》: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媒体在全民战“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请问人民网是如何助力抗“疫”的?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罗华:1月22日,人民网即召开党委扩大会,成立了新冠疫情报道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报道机制,集全网之力开展疫情报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的统一指挥下,全网联动、连续作战,推出了一系列思想深刻、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报道,全景式地记录了中国战“疫”情况。截至4月26日,人民网共发布相关图文、视频、融媒体报道及产品18万余篇,相关报道在人民网自有平台上阅读量超过246亿。3个多月的报道过程中,前方采访团队不惧风险冲在一线,后方制作团队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充分展现了党网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感和专业化水平。


一是政策解读,领跑全网。人民网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涵,通过高质量、高频次的稿件领跑中央新闻网站,提振战“疫”信心。截至4月20日,72篇与总书记有关的原创报道登上各网站及客户端头条。其中,《习近平领导中国这样战“疫”》被全网置顶,《战“疫”中国策九字诀》系列图解,移动端总访问量近5000万。


二是逆行武汉,展现担当。人民网聚焦主战场,由人民网派出的5名记者和湖北频道13人组成的前方报道组推出《武汉日记》、视频版“日记Vlog”等大量的图文、视频报道,记录战“疫”中的感人故事和平凡英雄。人民网的崔东、王欲然春节前的1月23日即逆行武汉,是各媒体中最早奔赴疫情前线的记者之一。湖北频道战“疫”日记、各地方频道联动推出的“特别关注:疫情防控,各地在行动”等专题报道,引发广泛的关注和反响。


三是网评发力,引领舆论。人民网系列网评精准研判舆情,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面对疫情,任何侥幸都可能夺人性命》等多篇评论被湖北省政府网站全文转发、辽宁省省直机关要求全省学习、民政部等部委在发布会上多次引用人民网评的核心观点。人民网评见势早、反应快、抓得准、论述有力、建议中肯,成为引导舆论走向、设置工作议题的重要指引,受到了领导和广大网民的充分肯定。


四是搭建桥梁,凝聚人心。“领导留言板”开设的“抗击疫情意见征集平台”为中央部委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工作线索超3万件。“战疫情 抓复产——意见建议与问题线索征集”活动,帮助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工作,超过1.6万件得到政府部门回复和解决。疫情期间,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留言信息,积极回应解决广大网民的问题和建议,“领导留言板”在社会治理尤其是应急管理中的平台优势和特殊作用充分凸显。


五是创新样式,融合传播。从1月23日开始,人民视频推出《人民战“疫”》直播节目,每天不断档。截至4月26日,共联动300多家媒体,累计观看量超过8亿人次。人民网战“疫”宣传融媒体产品MV《不要告诉我的妈妈》《祝你平安,2020》,系列海报《你守护大家,我守护你》《不好意思,竟然被10个成语惹哭了》等作品获得网民好评。人民网法人微博话题总阅读量90亿,战“疫”报道在人民网新媒体平台转评赞总量突破12亿。


六是因时而变,拓展业态。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好‘六稳’工作”的指示,人民网将“金台圆桌”从线下搬到线上,召开多场企业对策线上研讨会,相关报道登上人民日报。“强国论坛”围绕疫情防控先后推出访谈60余场,近百位专家第一时间阐述解读中央精神,回应网民关切。中国体育行业战“疫”在线论坛邀请20多位体育行业代表,探析疫情之下中国体育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七是对外发声,开展斗争。人民网9个外文语种和12家海外本土化公司,借助境外合作媒体力量,有效开展疫情网络外宣及国际舆论斗争。多语种第一时间编译推送人民日报评论稿件,放大人民日报在国际舆论场的声音。截至4月26日,人民网及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共发布相关稿件1.6万余篇,阅读量达5亿。


八是立足公益,提升服务。为助力战“疫”期间的生产生活,人民网组织疫情防控思政大课,邀请专家教授在线“云”开讲,自有平台总访问量达1.25亿次,自有APP和账号包括人民智云、学习大国、人民好医生共计新增用户和粉丝数达到1712万。“人民好医生”公益援助信息平台、“人民智云”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在疫情期间也都发挥了重要公益援助作用。


AI助力 5G赋能

共迎智媒体时代


《传媒》:从2019全国两会开始,5G、VR/AR、人工智能、短视频等新技术在主流媒体中广泛应用,平台化融合生产已经成为常态。人民网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方面具体做了哪些部署?又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罗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按照中宣部、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报道工作,坚守党媒职责和担当,认真践行“四全媒体”时代融合发展要求,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打造优势品牌栏目,融媒体产品出新出彩。截至5月28日,人民网共发布两会稿件1.1万余篇,总阅读量超过36亿。其中,人民网法人微博主持的两会话题阅读总量超20亿;9个外文语种两会报道落地外媒达500条次;人民网运营的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发布两会报道210篇,阅读量达1431万。


一是高效联动,多角度报道两会现场。面对今年如此特殊的两会,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以重点栏目为抓手,利用前后方联动优势,创新产品输出,发布“疫情下的委员履职”“疫情下的代表履职”“八大民主党派履职综述”“提案的诞生”“委员热议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多组系列稿件和9篇《两会侧记》;推出的4期系列视频栏目《我在现场》总计阅读量超过200万,此外,还推出8期短视频现场栏目《记者直击两会》;述评栏目《紫豪通道观察》以独特视角解读“三大通道”,8期栏目在人民网自有平台累计阅读数超1000万。


二是融媒报道,经典栏目持续发力。人民网首页置顶推出以“决战·决胜”为主题的融媒体两会专区,突出设置“习近平的两会时间”板块,集纳《学习有方》《两会话扶贫》《跟总书记上两会》《学习导图》等特色品牌栏目,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专区中还设置“高谈客论”“两会调查”“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图解新闻”“两会云客厅”“两会‘艺’起聊”等重要板块,全方位呈现多媒体报道内容,传播效果显著。人民网评推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确保香港繁荣稳定”等6个系列网评,备受网民关注。


三是“破圈”对话,访谈节目聚拢人气。人民网与《麻辣财经》工作室联手推出两会特别版,深入解读两会重要报告,多期节目内容登上人民日报。访谈节目《高谈客论》《对话地方领导》邀请正部级嘉宾11人、副部级嘉宾53人,节目观点新、声量足、传播正能量。《两会夜归人》邀请合作媒体各展所长,聚焦两会科普、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直播带货等网民关心的热点话题。线上对话节目《两会云客厅》《金台圆桌》,选题紧扣时事民生热点,在政府、企业、网民中反响热烈。线上视频对话栏目《两会夜话》携手各界嘉宾,以平等对话的形式展开不同年龄、不同圈层间的思想交流,实现“嘉宾破圈”“传播渠道破圈”,触达更多用户。


四是创新呈现,全媒体佳作亮点频频。人民网与人民日报政文部联手推出系列创意短视频《“桃园三兄弟”用上民法典》,通过演绎三国人物详解民法典给公众生活带来的变化,推出后呈现刷屏之势。以手绘长图的形式推出《人大代表履职记》,作品用小人书式的画风配合连环画式的排版,以长卷形式自动打开,阅读时带入感强烈。系列水墨风动画视频《〈民法典〉版成语新说》形式新颖独特,内容通俗易懂。《视评2020两会》以动画形式深入浅出解读两会,打造两会报道独特形式。《会声会语》《两会VR虚拟展馆》《两会有点数》《两会解说家》等视频、音频、互动栏目刷屏朋友圈,充分发挥内容、技术、平台等传播优势,让网民感受不一样的两会报道。云直播《代表委员云调研》互动创意“足”,代表委员与网民“合写”提案、议案,助力政府决策。“两会来了 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征集活动网民互动热情高涨,关注度达到7000万,16位书记省长专程回应人民网网民建言。


《传媒》:5G时代的到来,媒体向智能化转型是一大趋势,您认为主流媒体如何才能实现向智能媒体的飞跃?人民网的未来发展有哪些布局?


罗华:2020年3月,人民网正式发布了《2019,内容科技(Con Tech)元年》白皮书,内容科技的概念得到学界业界的广泛认可。我们认为,内容科技是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内核,对内容产品的生产与消费链条、内容产业的组织与分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区块链、物联网等在内的一系列数据与信息采集、存储、加工、传输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催生了内容产业领域的新应用、新服务。当前的内容科技,正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的技术体系,表现出以人工智能驱动内容生产、消费全链条,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应用场景,以主流价值和意识形态引导与社会共识达成为重要指向的特征。


主流媒体要实现向智能媒体的飞跃,必须围绕信息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五个环节的智能化展开应用,在内容产业全链条的变革和重塑中占领先机。例如,视频内容的智能生产正在成为内容行业智能化的关键环节。在视频内容制作层面,计算图像技术、短视频合成等技术的应用将会大大提升视频内容生产的效率,并推动精品内容的产生;在视频内容分发及营销层面,个性化推荐技术也将提升视听内容投放的场景化水平,建立更加紧密的用户与信息和资源的个性化关联机制。在信息传递层面,具备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主流媒体机构应当依托内容科技,在事实核查、真相还原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更加准确、全面、权威的信息,及时纠偏,引导舆论。与此同时还要看到,智能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内容制作与编辑技术的门槛降低,使得过度编辑、蓄意造假、AI换脸等负面事例层出不穷,分布在内容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和反馈的全过程中,人们应该始终对智能化应用背后的伦理风险保持警惕。做好智媒时代的“把关人”,也将成为智能媒体转型的使命之一。


人民网将以内容科技作为建设“四全媒体”的重要手段和路径,不断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资源投入和产业布局,凭借“资本+技术”双轮驱动,积极向科技型、智慧型企业转型,力争成为内容科技领军企业,实现人民网的政治价值、传播价值、品牌价值、平台价值和资本价值,成为网络舆论的“定海神针”和“中流砥柱”,进一步提升“四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20年,依据《人民网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规划(纲要)》,人民网正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提升全媒体建设能力。建设强大技术后台,不断拓展、整合内容运营业务,实现各代运营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升级第三方内容风控平台,通过制定标准、从业人员培训等,推动内容风控行业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断运用大数据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聚合各类优质内容,为全网的内容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提供内容聚发及其衍生的版权交易、运营培训、IP 孵化等一体化“大内容应用服务方案”。依托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民网内容科技能力将再上台阶,并将探索构筑面向全行业的技术支撑能力,服务传媒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发展。



来源:来源:传媒杂志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他山之石 | 人民网总编辑罗华:守正创新 融合传播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成都传媒集团

Chengdu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