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传媒集团 >新闻动态

视角·交流 | 努力突破党报理论宣传的三个“误区”——在《成都日报·理论周刊》出版第400期之际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5-20

《成都日报·理论周刊》已顺利走过了出版400期的时间点。回顾400期的历程,《理论周刊》从一个版到两个版、从版面呈现到融媒体表达、从追赶先进到打造品牌,“量”与“质”同步提升,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5年,成都大学媒体考评专家组在关于《成都日报·理论周刊》的效果评估报告中,提出六个方面的思考:地方党报理论版应有怎样明确、肯定的选题思路;怎样搭建层次立体且高效的作者队伍;对本地发展建设应承担的责任,应具有的价值;应对党报本身、对其他同城都市媒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做到中央精神的深刻解读,并获得本土领会;怎样一步步地完成读者吸引。专家组认为,这六个方面的问题,会带来连锁反应:因为选题思路不清,于是内容架构不当,整体内容呈现逻辑散乱,应时应景之作愈见增多,随意转载拼凑版面愈见增多,无法吸引整合高效作者队伍,由此,对中央精神的本土消化与本土领会严重不足,对本地发展建设的价值较低,最终,无法完成对读者的阅读吸引,变成一种“不得不存在”但又“无人在意”的党报版面。


梳理这六个问题,核心是,地方党报的理论版如何找准定位、如何提升品质、如何拓展读者。8年来,《理论周刊》不把自己封闭在某种传播环境中固步自封,一直走在转型与突破的的路上,努力突破三个方面的“误区”。


突破第一个误区:“理论版只是传声筒。”对中央、省委、市委精神的宣传解读,是《理论周刊》的重点任务。但是,如何做好宣传解读?与中央媒体相比,城市党报理论宣传面临宣传平台较低、优质专家资源稀缺、编辑理论素养不深等难题。《理论周刊》探索在重大节点与央媒同题并行,以“站在天安门”的视野开展理论宣传,以“开门办刊”理念汇聚优质资源,抢占理论宣传第一节点。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理论周刊》在全国城市党报率先推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专题,赢得理论宣传的主动权。


突破第二个误区:“理论版注定曲高和寡,难以吸引读者”。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回答时代课题。《理论周刊》把握好作为城市党报理论版的属性,坚持“天线”与“地气”相结合,重点关注城市研究这一领域,特别是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叠加,不断提高城市研究和宣传的力度和深度。近年来,《理论周刊》努力发挥新型媒体智库功能,有效整合媒体内外专家资源,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咨询参谋。邀请了林毅夫、胡鞍钢等国内顶尖专家结合自身精到研究与成都发展特色,有深度、温度、广度地推出优质理论文章。3月2日,推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胡鞍钢院长领衔的调研文章《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成都探索》。本周,《理论周刊》正式推出锦观智库栏目,为全市各级各部门提供理论决策参考。


突破第三个误区:“理论宣传‘只要射出子弹,就能击中靶心’”。“枪弹论”在大众传媒还远未发达的时代,就已成为明日黄花。宣传发动中最困难的一环:为何人们要听?只有解决“听”,才能解决“听从”。面对媒介传播载体的多元化,党报理论版如何争取更多读者、受众?这个信息高频流动的时代,理论阐释强调“明白如话”——讲求效率、信息密集、知识点丰富,事实描述扼要,案例清晰客观。如何突破?近年来,《理论周刊》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抓住“理论”“群众”“成都”这三个关键因素,积极主动探索融媒体理论宣传新路径,发挥文本、声音、图像等各种模态的优势,提升理论宣传的可视化程度。去年5月26日、6月30日推出《一百年 正青春 党史学习教育·十人谈》《一百年 思想的光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策划》融媒体理论宣传产品。3月22日推出的锦观《园游会|第一话: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实景访谈,进一步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新媒体理论宣传形式——“新媒体+理论宣传+评论员观察”,让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市井街巷,站在市民的角度解读公园城市示范区规划。


惟其艰难,方知勇毅。唯其磨砺,始得玉成。站在400期的这个节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理论周刊》将更加执着前行,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城市党报理论宣传品牌。


- End -




作者: 成都日报社理论评论部 陈伟


成都传媒集团

Chengdu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