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传媒集团 >新闻动态

国内首个“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首批理事名单发布 集团成为首批理事之一

发布时间:2021-12-27


为积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今(27)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主办,成都市委宣传部支持,成都传媒集团与快手合作,北京优时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数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峰会”暨“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发起仪式”在成都举行,集团成为首批理事之一。


“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发起启动仪式


本届峰会的宗旨为“以数字技术弘扬中国文化、以优质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前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刘顺达,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四川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王琼,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丹,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程,成都传媒集团董事长母涛,以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还有来自敦煌、金沙、三星堆博物馆等单位的数字文化大咖、博物馆馆长等众多业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话数字文化产业战略,讨论传统文化数字化的传承与发展。


首届“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峰会”暨“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发起成立仪式”的开启,旨在探索文博数字化与传统文化IP的数字化应用、数字技术与内容产品的创新融合等领域。


活动现场


“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成立


据了解,国内首个“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的成立,主要是为引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合作创新平台。中国数字文化生态产业联盟发起人汪速在会议上以《守正创新,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为题,讲述了首届“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峰会”暨“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发起成立仪式”的渊源。他表示,“守正”需要守住五千年来的中华文明,守住建党百年的征途画卷,守住璀璨无比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全世界文明中璀璨独立的生命缘起。”汪速表示,如今,我们要用技术手段弘扬中华之美、山河之美、人文之美。灿烂的中华文明是“文化自信”的核心与抓手,也是驱动数字经济的内在引擎。在他看来,“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是希望搭建一个信息、沟通平台,项目展示平台,展业落地平台,他希望该联盟能让我国每一个地级市的山河、人物、传说、特点利用数字技术的手段去发掘、推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峰会上,汪速用这两句诗词表达了内心的感受,他说,该联盟下一步的关注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意识形态引领,高度认识数字文化产业,保证数字文化产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二是需要促进跨行业交流,为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实现高质量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驱动;三是完善现代数字文化产业标准与市场体系,推动数字文化产业整体研究,协助提升数字文化产业监督。


在今天的峰会上,还正式宣布了“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第一批九家理事单位名单,分别是:成都传媒集团、洲明科技、南海数据、新维畅想、欧特克中国、四川博物院、九九互娱数字文化、青旅智库等。联盟代表们齐聚台上,共同启动“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成立。


数字文化年度获奖名单公布


在今天的峰会中,值得大家期待的还有“数字文化年度颁奖典礼”。


“数字文化年度影响力企业”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河南大象融媒体技术有限公司获得,评委们的颁奖词为:去年我们见证了河南省卫视做了一系列现象级节目。如博物馆元宵奇妙夜等节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并带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内容,数字化的表达,讲好了中国故事。


“数字文化年度整合创新企业”由中国青旅集团摘得,颁奖词为:中国青旅集团作为中国光大集团文旅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光大集团文旅事业部职能,在学习强国APP开辟了文旅商城,将文旅产品数字化;为文旅部艺术院团数字化节目改造贡献力量;发行的红色文创书籍《党史年志》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大卖25万册。未来青旅将更好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活动现场


“数字文化年度传承保护企业”的获奖企业是新维畅想数字科技公司。评委们认为:新维畅想一直以来专注于文博数字化领域研发,挖掘传统文化遗产的多维度价值,致力于将文博领域数字资源,升华为新的战略级文化资源,打造文博创新产业链。以数字技术与专利,修复了无数国宝级文物。承担起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重任。


“数字文化年度价值创新企业”由汉仪字库获得,颁奖词为:以传承汉字文化,技术驱动设计,传递生活之美为使命,汉仪科技将汉字文化与科技创新完美融合。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火种,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引擎,在数字时代,两者融合的意义及其所创造价值将超越所有过往。


“数字文化年度推荐企业”得主为好奇新空间(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评委给出的颁奖词为:从内容到场景、从时间到空间、从技术到产品、从业态到模式,数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企业的活力注入。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加入,带动了文化消费新生态体系、激发文化消费新需求。


“数字文化年度推荐企业”由北京瀚涛智映科技有限公司夺取,颁奖词为:数字技术赋能内容创新!AR、VR、XR等先进的虚实技术,给观看者带来更为逼真的沉浸体验。同时也可以给用户带来跨时空感受传统文化的体验感。


百家争鸣·大咖说


刘顺达:

实现责任链条和价值链条的有机融合



“本届‘峰会’是落实中央政策精神,积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行业高端资源,研判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数字文化产业的全新应用场景,促进行业合作与产业融合的一次数字文化领域的盛会。”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刘顺达在开幕式上表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优质文化内容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伴随着移动互联网、5G、VR、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走在全球前列。


对于刘顺达而言,数字文化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发展、为百姓谋福利。近年来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基于此,他认为,我们更要实现责任链条和价值链条的有机融合。“目前中国众多数字文化企业肩负起中华文化传播重任,不仅涌现大量优秀的电影、动漫、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而且大量博物馆、艺术馆以及众多非遗项目也都通过数字化模式,让文物活了起来,让艺术走近更多人的身边,也同时让更多的民间艺术得以保存和发扬。”


刘曙光:

数字化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发展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举办第一届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峰会,称得上时代精髓,领风气之先。刘曙光表示,中国的博物馆是文化事业的重要构成,本次峰会的宗旨“以数字技术弘扬中国文化,以优质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完全符合博物馆事业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的根本使命。


刘曙光回顾了中国数字文化的发展历程。他讲到,1984年,上海博物馆成立了中国博物馆领域第一个部门编制的“信息中心”,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了藏品数据库的建设。上世纪90年代后期,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数字化工作不仅领先于当时国内各馆,而且可以和一些国际知名博物馆并驾齐驱。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文物局启动了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到2016年基本实现了中国文物藏品数字身份证的系统建设,为构建博物馆数字藏品新资产奠定了基础。


“目前,一些‘头部’博物馆的藏品数据库,已经从二维发展到三维,从文字影像到元数据综合系统。可以不夸张地说,中国博物馆的藏品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


刘曙光说,目前,中国博物馆正在发生从藏品数据库到藏品知识资源库的迭代变化,表现及传播形式也从文物知识的数字化多元演绎,发展到文物故事的数字化沉浸式互动体验。同时,中国的博物馆,从上世纪80年代起的信息化、数字化到本世纪20年代的智慧化发展,始终与世界潮流保持同步。


“我能看到的是,从单体博物馆建设到云展览、云直播或新媒体服务,中国博物馆群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数字知识资源库和具有丰富数字知识的产业体系,吸引了更多公众利用博物馆数字资源进行学习、开展研究。博物馆对公众和社会的数字开放,正在成为公众和社会的强烈需求,也成为中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时代特征。”


- End -

来源:红星新闻

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

Chengdu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