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委将2019年确立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就是致力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努力建设与城市经济规模国际排名相称的营商环境和市场化水平。范锐平书记要求,全市上下要凝心聚力、改革创新、解放思想、实心干事、科学作为,以各级各部门的创新创造带动全市营商环境的整体跃升,以全市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推动成都走向世界,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天府更加美好的未来,以崭新的面貌和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那么,什么是国际化营商环境?怎样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本期“学习口袋书”收集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彭清华书记、范锐平书记关于这一主题的系列论述摘编,以供各位学习掌握。
一、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2月25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习近平在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二、彭清华书记这样说
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
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努力开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要有“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豪情,在市场经济大海中勇立潮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守实业、做强主业,打造“百年老店”、保持基业长青;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用事业成就、社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彭清华书记在2018年11月20日四川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三、范锐平书记这样说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评价体系主要聚焦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三个维度。国际化是目标、市场化是基础、法治化是保障、便利化是重点。
要聚焦关键环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地向“盆地意识”“西部思维”“固有旧习”说不,主动走出西部龙头城市和全川首位城市的“舒适区”和“参照系”,持之以恒强弱项、补短板、促发展,推动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努力在若干领域与世界最高水平比肩看齐。
要着力破解企业反映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让“投资西部、首选成都”的共识逐渐升级为“投资中国、看好成都”的共识。
要坚持“同心同向、共建共享”,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做到“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建设者”。
要大力培育“遵守法律即安全,按章就能办成事”和“办事不用求人,办成事不用找人”的营商文化和社会共识。
营商环境建设,成都要主动对标、深入分析先发地区成功经验,以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抓手,全力冲刺进入全球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前列,努力走出一条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具有新时代特点、彰显成都特色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之路。
成都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要聚焦战略目标,从市场准入、政务效率、要素配置、市场监管、权益保护五个重点着力创新突破。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根本在于筑巢引凤,以环境竞争力大力引进高质量项目、促进有效投资、集聚转型动能。
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是一篇大文章、好文章,事关成都未来发展全局。
——范锐平书记在2019年2月11日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来源:成都传媒集团党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