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文创产品正在成为很多地方提升城市形象、吸引中外游人的重要招牌。
今年上半年,全国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7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405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殷国俊表示,上半年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文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9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5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今年以来保持在8%左右的增速。
第二、文化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一是文化服务业的占比继续提高。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的增速为13.0%,分别比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快8.6和7.5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的占比达40.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2个百分点。
二是文化核心领域的占比继续提高。核心领域营业收入增长11.5%,远高于相关领域3.0%的增速;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的占比为60.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三是中西部地区增长同比加快。中部地区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0.2%,西部地区增长15.6%,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0.6和2.2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提高0.4和1.1个百分点。
第三、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增速较快的新闻信息服务(25.1%)、创意设计服务(12.4%)、文化投资运营(10.2%)、内容创作生产(9.8%)均涵盖了大多数文化新业态。其中,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工业设计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电子出版物出版、用户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和虚拟现实设备等业态的营收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拓展和创新了文化发展领域,引领和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分行业类别看,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其中,增速超过10%的行业有3个,分别是: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29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创意设计服务5424亿元,增长12.4%;文化投资运营198亿元,增长10.2%。
分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170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文化批发和零售业6934亿元,增长5.5%;文化服务业16606亿元,增长13.0%。
分领域看,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24391亿元[2],比上年同期增长11.5%;文化相关领域16161亿元,增长3.0%。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5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占全国75.4%;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5771亿元、3806亿元和389亿元,分别增长10.2%、15.6%和下降0.2%,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4.2%、9.4%和1.0%。
数据之外,快速增长的文化产业在人们的日常文化消费中有切实体现。
人火爆的电影市场就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从年初截至7月25日,国内院线票房突破350亿元,总观影人次达9.19亿,上映电影共252部。仅7月份票房过5亿的影片就有4部,备受关注的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临》票房更是突破10亿。
再如,故宫文创产品再次走红展现了文化新业态的生机。据了解,故宫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达到9000余种,每年为故宫带来的收入可达10亿元左右。故宫口红、故宫日历等产品频频受到年轻人追捧,成为热销网络的“网红产品”。
与此同时,原本小众的“二次元”文化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今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吸引了350余家海内外企业参展,中外参观者多达24.1万人次,现场交易额逾2.57亿元,创历届新高。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殷国俊认为,上半年文化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资料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