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传媒集团 >新闻动态

锐意成都 | 努力奔跑追梦!23场现场办公会“高频词”检索结果告诉你,2019年成都的打开方式是……

发布时间:2019-01-02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还来不及回味那些关于2018年的美好和精彩,小伙伴们又将踏上一段新的征程。



2018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请戳这里打开精彩成都地图)


站在新的起点,迎接新的一年,那个总是热情奔放、创意无限的成都,又会用怎样的奔跑,去追逐怎样的梦想,给您带来怎样的惊喜和感动?


上周,2018年的最后一个工作周,随着青白江和金堂两站现场办公会的结束,持续3个多月,覆盖全市20个区(市)县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及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三城一园”的“22+1”场现场办公会,顺利划上句号。


在这幅成都地图中,23场现场办公会的亮点和要点在这里一一呈现。点击并打开这幅地图,您不仅可以逐一进行回顾,更大的惊喜还在于,打开地图的同时,或许,您已经get到了更多关于成都的打开方式。


这样的打开方式,再现着2018年的美好,更昭示着2019年的精彩,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在现场办公会最后一站金堂的总结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这不是现场办公的结束,而是抓落实的起点。”


这样的打开方式,接下来,23场现场办公会共45900多字22条新闻通稿将为基础样本,通过“海量”检索,梳理出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3组“高频词”,为您打开更多维度的独家解析——



第一组:落实、问题


出现频率:落实,57次;问题,92次


第一组,梳理出的是“落实”和“问题”这两个高频词。狠抓落实、解决问题,本身就是现场办公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市委坚定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高规格、高标准、大规模、全覆盖开展这一轮现场办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早在2018年年初,市委就在全年第一次常委会会议上,将2018年确定为全面落实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又召开全面落实年动员大会,强调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把全面落实镌刻在蓉城大地上


可以说,“落实”,从岁首到年末,就一直是市委推动各项工作的核心词,也当然是现场办公会的高频词。根据检索结果,“落实”,在23场现场办公会的新闻通稿中总共出现了57次。从9月15日,首站锦江,开宗明义要求以全面落实年为主线,到12月25日,末站金堂,强调现场办公是抓落实的起点,“落实”,贯穿于始终。


进一步分析,其中16次提到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这是与“落实”共同出现最多的固定搭配,几乎是处处讲、条条见,反复印证着现场办公会的鲜明主题;


另外,抓落实这个最简单但也最直接最“实在”的搭配,出现了10次;而更加具体的指向,则包括落实“东进”战略、落实“南拓”部署、落实“西控”部署、落实“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重大要求、落实产业功能区招商理念,等等。


现场办公会,强调“现场”,重在“办公”,归根到底,就是带着问题去,直面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也正是对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最好的抓落实。


根据检索结果,“问题”,在新闻通稿中的出现次数高达92次。具体搭配上,主要强调问题整改(13次)和解决问题(13次),关注问题(的)解决情况(22次);具体指向上,则包括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等等。这些结果,与范锐平书记在首站锦江就已经明确的现场办公会的重要目的高度契合——全面掌握企业反映集中、群众要求迫切的共性问题,集中解决一批影响发展的现实问题和政策障碍,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进一步梳理,还发现,23场现场办公会,均有一项固定议程,通报各地前期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根据公开资料,这一轮现场办公会,各地共提出了380多个问题,截至目前,210多个已经协调解决。


剩下的问题?当然全部都在抓落实的路上啦!末站金堂的总结讲话正是这样强调的——


●市直部门要主动担当、换位思考,以求解思维和“办成”为目标落实责任,把各地反映的问题解决好。


●各区(市)县要下沉一级,更好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千方百计排忧解难,为明年经济工作夯基垒土,为未来发展消除阻碍,提振全社会信心,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第二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高质量、公园城市


出现频率:新发展理念,20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共219次);高质量,87次;公园城市,58次


第二组,梳理出的高频词是“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和“公园城市”。这3个词,大多出现在提纲挈领的关键处,更多强调战略和宏观层面的引领,至关重要、事关全局,是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总纲”。2018年7月,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两个《决定》,其核心内容也正在于此。而这一轮现场办公会,就是要到基层和一线去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是成都工作的总遵循。


根据检索结果,“新发展理念”,出现次数为20次,除了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这个固定表述外,多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这样的搭配出现,充分体现着成都坚守总遵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新发展理念,科学涵盖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丰富内涵,检索结果显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5个词,累计出现次数多达219次,一直是现场办公会上排忧解难的引领。结合各地实际,现场办公会还往往针对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提出更加精细和更具指向性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温江和都江堰,分别要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生态优质、功能复合的城市公共空间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而在邛崃,则逐一就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努力在建强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公园城市建设、区域协作和提高企业市民获得感上走在前列


高质量,2018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题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现场办公会通过更有针对性地破解难题,无疑将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根据检索结果,“高质量”,总共出现了87次,其中76次都是以“高质量发展”的固定搭配出现,再将检索范围扩大到所在的句和段,如何实现、在哪些具体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向更加明晰——比如,在武侯,强调以“宽”为导向谋划发展路径,建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尺度在新都,则要求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加快形成高质量产业发展新引擎在新津,又强调要清醒认识到典型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特征对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摆脱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对城市形态、经济结构、功能定位、生活品质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期间的重要指示,为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根据检索结果,“公园城市”,总共出现了58次。进一步分析涉及“公园城市”的表述,可以发现,这一轮现场办公会,除了要实打实地解决当前公园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还特别突出了这样一个思路——发挥各地特色优势,差异化打造一批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和样板。比如,在锦江区,强调要坚持用公园城市和街区美学理念设计创新城市价值,加强前瞻性研究和策划,形成一街区一特色城市形态,提高街区辨识度;在新津和成华,分别要求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打响享誉全球的“文旅成华”名片,而落脚点,则都是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



第三组:营商环境、改革开放、东进、产业(功能区、生态圈、生态链)、新经济、社区、绿道……


出现频率:营商环境,22次;改革,46次,开放,49次;东进,47次;产业,307次(功能区23次,生态圈20次,生态链7次);新经济,17次;社区,66次;绿道,10次


第三组,梳理出的高频词要更多一些,对比第二组更侧重于总体和宏观的3个词,出现在这一组的这些词,指向相对更加具体,是现场办公会抓落实、解问题的主要“发力点”。再进一步细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组,“营商环境”“改革开放”,更多是落实中央精神,强调自上而下; “东进”“产业”“新经济”“社区”“绿道”,则更突出地方实际和成都特色。


在这一轮持续3个多月的现场办公会期间,中央先后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民营企业座谈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两次会后,成都都很快召开全市会议,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而更加具体的落实行动,则在现场办公会中得到了更多体现。


根据检索结果,民营经济这个关键词本身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民营企业家们最为看重的“营商环境”,则总共出现了22次,其中一大半(14次)都出现在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和全省、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后,相对较多的搭配,包括提升营商环境(4次)、优化营商环境(4次)、国际化营商环境(6次),等等;另一方面,对营商环境感受最深最直接的“企业”,则总共出现了多达73次,此外,还数次提到要让企业有获得感,现场办公会实实在在“真金白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态度和行动,可见一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抓落实、解问题为主题和目的的现场办公会,当然要“大开脑洞”用好这个关键一招。根据检索结果,“改革”和“开放”,分别出现了46次和49次,23场现场办公会,场场不落。其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搭配,包括改革创新(12次)、改革攻坚(5次)、制度(体制机制)改革(10次)、开放型(8次)、开放经济高地(5次)、开放平台(门户)(5次),等等。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第二天,现场办公会就在“开”进简阳和“三城一园”时,着重强调要将简阳打造为成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典范,把“东进”区域建成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空港门户枢纽,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重要号召。2019年,和全国一样,成都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以新发展理念为总遵循,着眼于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发展与民生的关系,重点围绕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对一些事关长远、全局和民生的重大战略进行了系统谋划。


其中,“东进”战略,就是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一项重大部署。


根据检索结果,“东进”,出现了47次东进”战略、“东进”机遇、“东进”建设,是其中出现最多的搭配,总共27次。特别值得说明的是,“22+1”场现场办公会中的“1”,正是专门为“东进”战略推进而设置的“专场”,不仅如此,会前,还在淮州新城举行了“东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开工仪式,包括52个项目,总投资812亿元。如此高规格,如此大力度,就是要在2019年让这个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主战场”加快整体成势,更好地引领城市格局“千年之变”,承载起做强“主干”使命担当。


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新经济发展大会、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会、天府绿道建设工作推进会、对外开放大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后,市委先后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对推进这些重大战略进行了谋划和部署。到现场去实地了解这些重大战略在各地的推进情况,分析研究、协调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正是这一轮现场办公会的“办公重点”。


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这一轮现场办公会,“先看点位,再做汇报”是一套“固定流程”。梳理23场现场办公会走进的点位,产业点位在其中的比例远超一半,而根据检索结果,“产业”,出现次数达到了307次,是从“海量”检索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足见“产业”二字之于一座城市不可替代的分量。具体搭配中,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的搭配,分别出现了23次、20次和7次,这也是市委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一以贯之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同时,“新经济”,出现了17次,大多和涉及产业的相关内容放在一起表述,如新经济产业体系、新经济产业功能区,并突出强调要培育新动能。这样的检索结果,也再次印证了新经济、新动能、新体系三者之间递进的逻辑关系——没有新经济就不可能有新动能;没有新动能,现代化经济体系就难以建成,城市转型、经济转型就难以实现。


根据检索结果,两个代表民生关切的高频词“社区”和“绿道”,分别出现了66次和10次。“社区”,代表着群众对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的美好期待;“绿道”,则承载着群众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好向往。从首站锦江开始,现场办公会始终把民生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实实在在协调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要求迫切的共性问题,受到积极回应和广泛好评。


正如在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现场办公时看到的那样——社区通过引进社会企业和知名机构,为群众提供高品质专业服务,过去必须到高档商圈才能享受到、且价格颇高的高品质生活,如今在这个社区不出15分钟就能以大多数群众可以接受的亲民价格轻松get。走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跳舞唱歌的老人们和绘画学英语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是对现场办公会实际效果的最好回答,也是2019年新的“办公重点”和奋斗目标。因为“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


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


新的一年,期待着和您一起,

努力奔跑追梦,用拼搏和奋斗

“打开”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精彩的成都!


现场办公会相关新闻链接

9月15日:  锦江 

9月27日:  龙泉驿    

10月13日: 郫都、青羊           

10月20日: 金牛  新津

10月27日: 温江  大邑

11月17日: 邛崃  崇州

11月21日: 双流

11月29日:武侯 蒲江

12月1日  :都江堰 彭州

12月8日  :成华 新都

12月19日 :简阳

12月22日:天府新区 高新区

12月25日:青白江 金堂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

Chengdu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