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传媒集团 >新闻动态

锦观新生力

发布时间:2020-12-07

2012年,吴喆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艺术设计系毕业,

来到成都日报社,成为一名普通的手机报编辑。

2015年,锦观成立,她进入锦观编辑部工作。 

秉持权威、深度、责任的使命,

锦观开辟了成都日报社新媒体发展的新篇章。

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她刻苦努力地学习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她身上的“新媒体之力”逐渐觉醒,

采访、写作、编辑、策划、画画,

十八般武艺,样样舞得精彩。



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媒体小编,都是一个装满巧克力的盒子,充满无限可能。


一天一个小目标,每次进步一点点。吴喆从一个完全不懂内容生产的懵懂实习生,到策采编样样拿手的成都日报社首席编辑,直至今年10月站上中宣部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舞台并荣获“优秀选手”称号,用了8年时间。


锦观编辑部主任张婷婷说,吴喆对时政新闻报道非常感兴趣,愿意花力气去研究学习,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度,“能吃苦、不抱怨、勤奋刻苦,从不把任务当负担,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敏感,是锦观人才第一梯队里的全A生。” 


吴喆代表了“新”媒体人——年轻,用全新的时代话语和经验技能去丰富媒体尤其是党报的传播风格。而她的成绩也是媒体平台适应时代,充分尊重发挥每个人才华的结果。



今年,为展现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锦观推出了一个令众人惊艳的作品:《公园城市和他的朋友们》。


读图时代,优秀的视觉新闻更能快速抓取大众眼球。


▲《公园城市和他的朋友们》特别报道中的《百鸟手绘长卷》


这幅主打百鸟手绘长卷的图片新闻作品从2019年6月开始筹备,锦观团队经过一年多的缜密研究和多方资料储备,确定了哪些鸟在成都栖息、哪些鸟又会在迁徙途中经过成都等,选择其中的100种,进行描绘创作。


画作风格倾向于写实,旨在创作意境画面的同时,能对用户起到一定的科普作用。 吴喆谈到自己当时除了正常工作值班外,其余时间都在画鸟,每一只鸟都需要将近一天左右时间才能完成,“从大色块打底,到羽毛细节描绘,再到立体感的呈现,都需要对整只鸟有整体和细节的全方位把握,才能在比例、体态、眼神等各方面力求精准。”



▲ 百鸟创作手绘稿


“鸟的学问太深了,一个羽毛斑点或一丝花纹不同就是不一样的品种。”她说道,“我们邀请了观鸟协会的专家,在他们的严格把关下,我们返工了三四十只鸟,并对所有手绘再次精雕细琢。”画卷最后呈现的是一百只鸟,但她和同事们事实上画了一百三四十只。


一百只鸟在一张长卷上,即便是在手机上看也足够吸睛,更不要说后期锦观还与成都文旅公交合作,让百鸟图绘上公交车车身,行走于大街小巷,十分壮观。 


这幅百鸟图是锦观探索内容产品化的一个尝试,主题巴士是第一步,由此衍生出的锦礼系列文创产品已正式对外发布,小巧精致的冰箱贴、“啾啾”可爱的百鸟贴纸胶带、充满祥云暖阳祝福的城市系列暖心抱枕、契合绿色环保理念的帆布袋,这些精巧实用的文创产品,将带着公园城市的生机盎然“飞”入受众家里。


▲ 锦礼系列文创产品


“提高产品经理意识,是未来每一个内容生产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通过这次创作,吴喆也体验了一次新闻编辑和产品经理的双重身份。 对于她来讲,制作出一个真正具备大众传播力的内容产品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以前做的东西只有业内知道,市民不了解,作品走不出去,但百鸟图就打破了这个僵局。我们后期采访的时候,很多市民都表达了对百鸟图的喜爱。”赢得外界的认可,与大众共情,让新闻具备更广泛的价值,是她和锦观的追求。



今年6月,吴喆和同事一行5人组成融媒体小组踏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深入采访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工作队对口支援工作。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连续采访一周,重磅推出“脱贫攻坚”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挺进雀儿山》。


报道分为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医疗扶贫、精神扶贫、记者手记五个篇幅,融合文字、图片、视频、主题海报等表现方式,以小切口、深挖掘,将脱贫攻坚这一宏大主题落点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上,成就一组优秀的融媒体内容产品。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聚焦了“雀儿山报道”,转发了记者手记,还发表评论文章给予了报道很高的评价——“善于在报道中讲好故事,用故事本身所体现的思想深度,反应时代大主题,提升报道感染力。”“从采访到制作、传播,均体现出于当下传播环境高度契合的强烈的融媒体意识。”


《挺进雀儿山》报道的成功,首先得益于锦观团队的高度配合、勤奋刻苦,吴喆当时每天都写稿到凌晨两三点,持续输出高质量深度作品;其次是内容里展现出来的真情,能让人产生代入感,一个有真情的内容产品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后续效果。



和以往主要表现脱贫攻坚工作队的工作内容和成绩不同,她和同事们选择以“情感”为切入点,表现对口支援人员和当地人之间建立的深厚情谊,这份情谊不仅影响了当地人的观念,也改变了对口支援人员的生活和工作,这让她对新闻的价值延展和影响力传播有了更深的思考。


她说,德格一所小学四年前成立了一支男子足球队,在对口支援队的帮助下,去年成立了女子足球队。


今年,高新区和成都日报共同举办了一场公益足球活动,选了20名足球队的小朋友们,请他们坐飞机,去现代化牧场参观,“当地不缺捐款捐物,缺的是眼界。我们把孩子带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 


她还告诉我们,过去家长总是说,上学没有挖虫草赚钱,但是现在他们看到读过书的人回到家乡,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气,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于是他们的观念也逐渐转变了。


当地的老人向对口支援队说:你们来,就是给他们提供了选择的权利。“孩子们是很想上学的,我们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到他们,为他们创造机会,是去到新天地,还是学成回来报效家乡,要给他们做选择的机会。”


媒体也需要更多机会。雀儿山回来之后,她也在思索,怎样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党报的影响力,让更多人看到值得被看到的人和事,怎样用新闻传播正能量,如何让内容衍生出社会价值。


很快,吴喆等来了属于她和锦观的好机会,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并一路走到了北京。



9月21日,在成都市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吴喆凭借《挺进雀儿山 为炙热感动而流泪》获得全市一等奖。


9月24日,在四川省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她获得“最佳选手”称号,并被省记协推荐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比赛。


10月14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中,她荣获“优秀选手”称号。


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么重要的大型比赛,选取了报道中“最好的‘虫草’在学校,最好的出路在课堂”这一主题,讲述了成都对口支援工作队在甘孜州德格县援智的感人故事,通过成都支教老师队伍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彰显时代大主题。



她说,他们一直想做新闻之外的东西,让新闻有持续的影响力,有更广泛的责任感。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的比赛,就是最好的传播机会。


吴喆的个人荣誉也是锦观的团队荣誉,在“内向锦观走向外向锦观”的重要过程中,她用自己的努力开了个好头,让雀儿山这篇报道走上了更高一级的台阶,让团队得到了更高的认可。



《挺进雀儿山》报道走出了成都,走出了四川,在全国溅起水花,有了更大的影响力。新闻故事里的人,也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


从北京回到成都后,她没有沉溺于荣誉带来的快感,而是立即投身工作,和同事们又分析起了今年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寻找差距,学习优点。


她的理想,是中国新闻奖。



今年疫情期间,锦观产出几千张相关海报,“超能锦报队”的名号就此打响。作为锦报队的核心成员,吴喆每天要发布上百条消息,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不久前锦观开了一个专栏:首席锦观察。她以首席编辑的身份,成为专栏作家。专栏的目的是输出具有党报质感和新媒体气质的高水平文章。代表平台发声,传递观点价值,这是对她的新考验。



今年9月,锦观客户端6.0上线,读图时代方兴未艾,视频新闻开始抢占战场。锦观要迎来的大改变,是从未见过的全新视觉体验。


在新的改版计划中,锦观要实现多平台联动,主动拥抱市场化,加强矩阵影响力。这,需要每一个人倾尽全力。



吴喆是锦观人才观的一个示范,“锦观要居不安更思危”。剧烈转型期的新媒体,需要一专多能、适应变化、意识前沿的“新”媒体人。他们自一出道就是传媒界的新人类,他们是创业而非守业的新一代。


超  星  说

从实习生到首席编辑,

从办公室到一线,再到站上北京的演讲台,

这一路,吴喆边走边学,努力成长,

逐渐积累起了一身真本事。

她勇于探索、积极创新,

用全新的时代话语和经验技能,

将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人的价值与理想追求付诸实践。


- End -

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

Chengdu Media Group